- 张司马
名不详。肃宗乾元间为剑州司马。著有《玄晋苏元明太清石壁记》3卷,收入《正统道藏》。事迹见《新唐书·艺文志三》。后蜀缺名编《大还丹照鉴》存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朱仲明
徽州路休宁人,号北轩。泰定帝泰定年间陈栎主小桃源诗盟,仲明诗居第一。
- 谢混
(?—412)东晋陈郡人,字叔源,小字益寿。谢安孙。孝武帝婿。少有美誉,善属文。袭父爵。累迁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坐党刘毅,为刘裕所杀。
- 宋九嘉
(?—1233)金夏津人,字飞卿。少入太学,为文有奇气。卫绍王至宁元年进士。历蓝田、高陵、扶风、三水四县令,有能名。入为翰林应奉,以病辞官。
- 黄巢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 刘希夷
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 张景源
生平不详。中宗神龙时曾官补阙。《全唐诗》存诗1首。
- 张氲
张氲(653—745)。一名蕴,字藏真,号洪崖子,晋州神山(今山西浮山)人。道士。曾隐洞中15年,熟读仙书秘典、九经百氏。后历游名山,善金丹、易形之术。武后圣历间被召,不赴。后居洛阳李峤家中13年。玄宗开元七年(719)召见于湛露殿,不久,仍听其归山。事迹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〇、《三洞群仙录》卷七。著有《高士传》10卷、《神仙记》20卷、《阿东记》30卷等,皆不存。《全唐诗》存诗3首。
- 皮光业
五代时襄阳人,字文通。皮日休子。美容仪,善谈论。钱镠辟为幕府,累署浙西节度推官。曾奉使于后梁,报聘淮南。及吴越建国,拜丞相。卒年六十七,谥贞敬。有《皮氏见闻录》。
- 王彪之
(305—377)东晋琅邪临沂人,字叔武,小字虎犊。年二十而头须皓白,时称“王白须”。王导从子。初除左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历侍中、廷尉,转会稽内史,居郡八年,豪右敛迹,亡户归者三万余。时大司马桓温威势震主,彪之以力阻桓温夺帝位,免官。后复为仆射。温将废海西公,命定仪制。孝武帝宁康元年,桓温死,迁尚书令。与谢安共掌朝政。官至光禄大夫。精通经传,熟谙故事,常引以定朝廷礼仪。所录仪规,藏于青箱,家世相传,时谓“王氏青箱学”。有文集,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