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增茴香丸

三增茴香丸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五方。又名三层茴香丸。第一料:茴香(舶上者,用海盐半两同炒焦黄,和盐称)、川楝子(炮,去核)、沙参(洗,锉)、木香(洗)各一两。为细末,以水煮米粉稠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腹食前日进三服,服后若未愈,可服第二料。第二料加下项药:荜茇一两,槟榔半两。上入前件药,共六味,重五两半,依前法为丸服用,若仍未愈,再服第三料。第三料又加下项药:白茯苓四两(紧小实者,去黑皮),黑附子半两(炮,去皮脐称,或加作一两)。上连前件药,共八味,重十两,依前法为丸服用,加至三十丸,新久大病,不过三料可愈。功能温肾祛寒,疏肝理气。治寒疝脐腹疼痛,睾丸偏大,阴囊肿胀重坠,有妨行步者。

猜你喜欢

  • 泻湿汤

    《审视瑶函》卷四方。车前子、黄芩、木通、陈皮各一钱,淡竹叶二十片,茯苓、枳壳、炒栀子、荆芥穗、苍术各八分,甘草三分。为粗末,水煎,去渣热服。治小眦漏,时流血水。

  • 李振声

    【介绍】:见李炳条。

  • 耳焦

    证名。《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甲乙经》:“耳焦枯受麈垢者,病在骨。”系指耳廓焦枯、无华,乃阴虚气血少之象。

  • 手爪甲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人指甲之别名,详该条。

  • 琢齿

    自我推拿方法。即叩齿法。《诸病源候论·齿虫候》:“琢齿二七过,使人丁壮有颜色,去虫而牢齿。”

  • 产后阴痛

    又名产后产户痛。指产后阴部疼痛。多因产时损伤,感染邪毒;或起居不慎,产门感受风寒所致。治宜活血疏风,祛风定痛汤(生地、当归、茯苓、川芎、荆芥、防风、肉桂、大枣)主之。若产时损伤.兼见浸淫溃烂,日久不敛

  • 冷瘼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又名冷丹,为丹之一种。古人以色赤者为之丹,色白者谓之冷瘼。由火毒内蕴未发,肌肤外受寒邪郁遏而致。肤见白斑块,或成片如饼,无热无痛,游走不定。治宜内服乌药顺气散,外用生姜擦患处

  • 脏腑图说

    见中西医粹条。

  • 辰戌主水

    运气术语。以十二支分主六气,则辰戌主寒水之气。《素问·五运行大论》:“辰戌之上,太阳主之。”所指即太阳寒水。

  • 蜜望子

    出《肇庆志》。为杧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