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疡经验全书》卷四方。驴蹄、五倍子各一两,炒荞麦面二斤,白盐五钱,草乌四钱。为末,水调作饼,慢火炙黄,去火毒,研细末,醋调成膏,摊贴患处。治一切肿毒。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牙槽风初起先齿痛不已,后牙根肉浮肿,紫黑色,或出血,久则腐烂而臭。”多由阳明痰毒邪火上薰所致。治宜泻火解毒,消肿止痛。可选用五味消毒饮、清胃散等加减。参见骨槽风条。
见《土宿本草》。为消石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即髌骨。又名伏兔骨,俗称膝盖骨。
见产孕集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木姜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六十四。生于腰胯间的石疽。详石疽条。
【介绍】:见祝源条。
痰证之一种。①《医学入门》卷五:“痰病尤多生于脾,……留于胃脘,多呕吐吞酸,嘈杂上冲,头面烘热,名曰火痰。”②即热痰,见《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详该条;③即外感燥痰,见《症因脉治·痰症论》。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筋疽。见该条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