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常用中草药》。即水黄连,详该条。
即复方。《素问·至真要大论》:“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详复方条。
见《中药志》。为连翘之别名,详该条。
见《东垣试效方》卷七。即润肠汤第二方,见该条。
出《儒门事亲》卷五。即子喑。详该条。
见《傅青主女科》。即年老血崩,详该条。
见古愚山房方书三种条。
正骨方法。见《医宗金鉴》卷八十七。用绳横结挂于高处,下叠砖左右各三块,患者立于砖上,双手攀绳,医者按扶患部,助手抽患者足下一砖,令患者直身挺胸,少顷再各抽一砖,如法三次,其足着地,使气舒瘀散,则椎骨陷
书名。见《唐书·艺文志》。10卷。唐·陈藏器撰。据《嘉祐本草》所引书传称:“《本草拾遗》,唐·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尉陈藏器撰。以《神农本经》虽有陶(弘景)苏(敬)补集之说,然遗逸尚多。故别为序例一卷,拾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