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方法之一。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两手握拳,食指伸直,屈肘交臂于胸前,用力伸向两侧,再迅速收回。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二。沙通痧。详痧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红毛七之别名,详该条。
经脉名。即手少阳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臂少阳脉:出中指,循臂上骨下兼(廉),奏(凑)耳。其病:产(生)聋,□痛。诸病此物者,皆灸臂少阳之脉。”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宋代医家。1078~1085年间(元丰中)为泰州兴化县(今江苏兴化县)县令,著《奉亲养老书》1卷。
《卫生宝鉴》卷二十三方。附子(炮,去皮脐)三钱,炮姜二钱,茵陈一钱二分,白术四分,煨草豆蔻一钱,茯苓(去皮)、陈皮(去白)各三分,枳实(麸炒)、半夏(汤泡七次)、泽泻各半钱。为粗末,加生姜五片,水煎去
【介绍】:宋代针灸医生。履贯不详。精通针灸术。据载徒弟为病妇刺足外踝,针滞留不出,张另刺手腕某穴,针刚进而外踝滞针即出。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张氏医通》卷八:“热亮之处,则目痛涩,畏避不能开,火郁于上也。”羞明且懼热,属火燥血热之阳证。治宜清热泻火。可用龙木秘方蜜蒙花散或东垣泻热黄连汤加减。参见羞明条。
大肠邪气实。《千金要方》:“右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大肠实也。若肠中切痛如针刀所刺,无休息时。”
证名。指容易饥饿。《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多因胃热所致,宜清泄胃火,养阴生津,可用生地八味汤、玉女煎等方。善饥常是消渴主症之一,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