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仙传外科集验方》卷九。即下搭手。见该条。
经外奇穴名。《外台秘要》:“删繁疗转筋,十指筋挛急不得屈伸。灸法:“灸手踝骨上七壮,良。”《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列作奇穴,名手踝。定位在手背腕上髁骨尖上,即桡骨背侧结节之高点处。灸3~7壮。并治牙痛
见温热论条。
八痢之一。即曩痢,详该条。
儿科著作。3卷。明·万宁撰于1567年。前二卷列述胎原、初生诸病及五脏主病、兼证等,名病之后多附作者治案;末卷罗列上述二卷中的治疗方剂,多系家传效方。
指以马啣铁为原料制成的针灸针。见《针灸聚英》。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小儿神怯气弱,受惊吓所致的痉证。症见发热,或有汗,或无汗,面时青时赤,梦中呓语,手足蠕动。宜复脉汤去参、桂、姜、麦,加丹参、丹皮、犀角,补心之体,以配心之用(清·吴鞠通《解儿难》
出《灵枢·经脉》。即髌骨。又名伏兔骨,俗称膝盖骨。
明代官名。为惠民药局所设之官职,仅次于大使。参见惠民药局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龙胆地丁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