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上盛下虚

上盛下虚

上实下虚。详该条。

猜你喜欢

  • 刺楸皮

    见《陕西中草药》。为刺楸树皮之简称,详该条。

  • 卢氏

    【介绍】:战国时名医。据《列子·力命》载:卢氏曾为季梁治病,技术水平较高。认为季梁的病一不由天,二不由人,三不由鬼,而是病人体质的关系,体现了唯物主义病因观。当时常把卢医扁鹊并称,简称卢扁,作为名医的

  • 十药神书

    书名。1卷。元·葛可久撰。刊于1348年。本书收载了十个治疗虚劳吐血的经验方,分别以甲、乙、丙、丁……次序排列。治疗方剂奇而不离于正,大多实用有效,刊本及增补评注本颇多。建国后有影印本。

  • 青带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亦名带下青候。多因经产之后胞脉正虚,湿浊秽邪乘虚侵袭,或肝经湿热下注,伤及任脉所致。症见阴道流出青绿色粘腻,气味臭秽的液体,连绵不断。治宜调肝清热利湿。方用加减逍遥散(茯苓、

  • 瞳神

    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瞳子、瞳人、瞳仁、金井、跌、眸。①仅指黄仁中央之圆孔,即今之瞳孔。《审视瑶函》:“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独前。”“吐人之大小随黄仁之展缩,黄仁展则瞳人小,黄仁缩则瞳人大。”(《

  • 肾主耳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开窍于耳,耳为肾之官,肾气足则听觉聪敏,肾气衰则耳鸣、耳聋。《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耳通于脑,脑为髓海,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失于濡养

  • 肚带

    出杨子建《十产论》。即脐带。详该条。

  • 脏腑图说

    见中西医粹条。

  • 温病学教学参考资料

    书名。南京中医学院编著。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温病学说、温病与温疫、新感与伏邪以及辨证和治法;下篇列述春温、风温、暑温等多种温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法。全书收集资料较广泛,归纳亦较系统,主要用于教学

  • 伤肝疬

    病名。《疬科全书》:“忧郁内伤,初则经水不调,久而致闭不通,阴火上炎,皆能生疬,凝结不消,此名伤肝疬。”妇女较多见。宜舒肝解郁,服加减逍遥散;如见心脾血亏者用加减归脾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