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膊
即前臂。详臂条。
即前臂。详臂条。
①指五脏通应于体表的外窍。藏象学说认为体表孔窍无论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均与五脏相通应,故《金匮真言论》有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耳”、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二阴”之说。《灵枢·脉度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亦名胎前心痛。病因风邪痰饮交结,痹阻胸阳所引起的心前疼痛,重者胸痛彻背,喘不得卧,轻者时痛时止,若痛不止,气乘胞络则令胎动。因风邪乘于心包而痛者,宜驱邪止痛,用四磨汤加
二十四节气之一。《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渐凉。
见《云南中草药》。即叶上珠根,详该条。
耳聋的一种。指肝火上扰所致的耳聋。《医学六要·耳》:“肝火,左脉弦急而数,属肝火。其人必多怒,耳鸣或聋。”治宜平肝降火。选用龙胆泻肝汤、聪耳芦荟丸等方。参见耳聋条。
医论著作。2卷。明·戴思恭撰于1443年。书中论述各类病证的病因、病理、证脉、治法等,均本于其师朱震亨之意,予以推求发挥,对于朱氏的养阴学说及其临床运用有较深入的分析。本书本无传本,嘉靖年间由汪机编录
书名。3卷。明·童养学纂辑。童氏以吴恕《伤寒活人指掌图》一书不能概括张仲景论述伤寒的全貌,且伤寒、杂病编次混淆,提出:“活人此书,害人亦此书。”遂予补注辨疑,将诸证区分为正伤寒、类伤寒及传经、直中等。
古病名。又称急病。指突然发生的剧烈水泻病证。以其病势紧急,病情紧要,故以“紧”名。《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夏暑暴泻如水,周身疼痛,汗出,脉弱少气,甚者加吐,此名紧病。浆水散。”本病可见于急性肠胃炎、
【介绍】:明代藏医学家。世医出身。藏医北方学派代表之一。著有《医学史莲园光辉》。
见天冲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