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络却。见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即病虾。见该条。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多由脾肺积毒,血络瘀滞所致。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气轮一、二处,生浮肉一片,色浅红,内细颗丛萃,揉之俨似小铁砂,曰鱼子。其肉块圆长,或四或六,四角生来若榴子绽露
病证名。即白喉。见清·郑若溪《喉白阐微》。症治参见白喉条。
即躯干骨。包括脊骨、胸骨、肋骨等。
见小儿推拿秘旨条。
用药法则。指病在上部、浅表的,或新近得病,病程短的,以作用较单纯的奇方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近者奇之,远者偶之。”张景岳:“近者为上为阳,故用奇方,用其轻而缓也。”
病证名。指皮肤顽麻,搔之无所觉知。《圣济总录》卷十一:“风不仁之状,皮肤搔之如隔衣是也。由荣气虚卫气实,风寒入于肌肉,血气不相与,凝痹结滞,皮肤厚,无所觉知。《内经》曰: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治宜调气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八卦命名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即地廓。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