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足下面,又称脚底板。陈实功《外科正宗》:“又或足底弯曲之处,痒湿皆然。”
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即丹痧,详该条。
五脏正常脉象之一。指脉来柔和而起伏有节,从容均匀之象。《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脾脉来,和柔相离,如鸡践地。”
古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即蛊注痢,详该条。
病名。《喉舌备要》:“此症生于舌之上下,缓缓发来,其舌粗硬如石结核,成脓者可治。如不结核,口舌日见短小,至二、三年后,舌忽失去,则虽有灵丹,不能治矣。此是内伤心经之症。”参见舌疳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一作山提。撰《杂药方》10卷,已佚。
解剖部位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眼弦。详该条。
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指妇女终身不见月经,而同样仍能孕育者。
骨名。又名五指骨。见掌骨条。
骨名。出《素问·骨空论》。即尾骶骨,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