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志》。即芥子,详该条。
出《素问·脏气法时论》。①泛指脾之阴阳、气血不足的各种病证。多因饮食失调、寒温不适、忧思、劳倦过度或久病伤脾所致。症见消瘦面黄、四肢乏力、纳减、食不消化、腹痛、肠鸣、便溏或泄泻、浮肿、便血、崩漏等。治
简称五入。《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如酸入肝,肝经的病变,可选用酸味的药物治疗或作引经药。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地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即蠹疽,见该条。
即句漏。见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紫苏叶之简称,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隔山香之别名,详该条。
出《幼科金针》。即小儿积证。见该条。
十咳之一。指由饮食寒冷所致的咳嗽。《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二曰寒咳。饮冷食寒入注胃,从肺脉上气,内外合,因之而咳是也。”参见咳嗽、寒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