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针方六集条。
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水注候》:“人肾虚受邪,不能通传水液故也。肾与膀胱合,俱主水,膀胱为津液之府,肾气下通于阴,若肾气平和,则能通传水液,若虚则不能通传,脾与胃合,俱主土,胃为水谷之海,脾候身之肌
病名。即肺劳。《慎柔五书》卷四:“肺痨热,瘦损,有虫在肺,令人咳逆气喘。”治以五膈下气丸等方。本病与肺结核病相类似。参见肺劳、虚劳、劳瘵条。
古病名。一作趺蹶。指一种行动障碍的病证。多因太阳经脉受伤所致。《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蚘虫病脉证并治》:“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此太阳经伤也。”《金匮要略浅注》卷八:“得病因跌而致蹶,
配穴法之一。指以背俞穴与募穴相配用以治疗本脏本腑有关疾病的方法。如胃病之取胃俞、中脘;肝病之取肝俞、期门等。详见表。俞募配穴表
见《本草纲目》。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
冬季应时的脉象。出《素问·脉要精微论》。冬季严寒,阳气固密,脉象相应沉伏,像秤锤一样下垂。
病证名。《傅青主女科》下卷:“妊娠有腹痛数日,不能生产,人皆曰气虚力弱,不能送子出产门。谁知是血虚胶滞,胞中无血,儿难转身乎。夫胎之成,成于肾脏之精;而胎之养,养于五脏六腑之血。故血旺则子易生,血衰则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即隐疹。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