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证型之一。多因肝郁久而化热,犯脾聚湿,湿热互结,流注下焦,损伤冲任带脉所致。症见带下淋沥不断,色黄或赤白相兼,粘稠味臭,胸乳胀闷不舒,精神抑郁易怒,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尿色黄等。治宜泻肝清热,利湿
厚而丰盛,亦作亢盛。《灵枢·痈疽》:“热气淳盛。”
见《云南中草药》。为蓖麻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即丹毒。见该条。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肉桂,详该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增广验方新编》卷五方。茅苍术(米泔水浸)三两,丁香六钱,麝香三钱,蟾酥一两,炒甘草二两四钱,大黄六两,天麻、麻黄、雄黄、朱砂各三两六钱。为细末,糯米浆为丸,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丸。治泻痢(开水
书名。2卷。宋·丁德用补注。《直斋书录题》:“德用者,乃嘉祐中人也,序言太医令吕广重编此经,而杨玄操复为之注,览者难明,故为补之。”原书已佚,但丁氏的见解大多保留于《难经集注》中。
指水气失去正常的调节。《备急千金要方》:“水气不调,身体浮肿,气满喘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