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即小儿偏。见该条。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指孕妇阳气素虚,阳虚内寒影响胎元,症见吞酸吐酸,或呕恶、胀满、泄泻,以致胎寒不安。宜温阳散寒,佐以安胎,用理阴煎(熟地、当归、炙草、干姜)为主。若脾肾两虚,或呕,或胀加
见《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即倪涵初治痢第二方,见该条。
【介绍】:见郑浆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
舌色淡紫而尖生蓓蕾。多因嗜饮感寒伤肺,厚味伤胃,热郁而气血不畅所致,宜小柴胡汤加葛花、滑石、生地之类(见《伤寒舌鉴》)。
【介绍】:宋代医家。著有《黄帝素问入试秘宝》七卷,已佚。
人体部位名。《伤科补要》卷二:“凡人手指有三骱。”即指关节。
煎药法之一。把药物制成粗末的散剂,加水煎煮,去渣服用。如银翘散的煮服等。
经验方。见《中华医学杂志》1976;(6)。丹参、赤芍药各15克,桃仁9克。水煎服。用于子宫外孕休克型(指宫外孕破损后引起急性大量腹腔内出血,有休克征象者)和不稳定型(指宫外孕破损后时间不长,病情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