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暑病耗伤津气的治法。例如,病者高热不退,口渴、烦躁汗多、神疲少气、苔黄白而干、脉虚数无力,可用《温热经纬》清暑益气汤。本方着力于益气生津,兼清暑邪。若虚人挟湿而病暑者,则以《脾胃论》清暑益气汤为宜。
小儿推拿方法名。《厘正按摩要术》:“将小儿手从轻从缓摇之,……能化痰。”
皮毛之孔窍,即毛孔。见《脾胃论》。
病名。《古今医统》:“此因风热久亢而生碧翳,淡青色于黑睛上,不痛不痒,久则失明。”参见宿翳及旋螺突起等条。
病证名。见《眼科易简补编》。蓝乃青之浅色,蓝膜指眼生翳膜带蓝色者。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生于频骨尖高处的一种疔疮,证治同疔疮。
参见湿热条辨、温热经纬各条。
见《本草纲目》。为雷丸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即腰阳关。见该条。
《针灸聚英》所载之十三鬼穴之一,指劳宫穴。参见鬼路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