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季节用药的一般规律,是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一般指在寒冬时,无实热证,不要随便使用寒药,以免损伤阳气,或生其他变证。《医门法律》:“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否胀满痛急下利之
病证名。又名痘夹疹。痘疮夹有痧子的证候。《医宗金鉴·幼科》:“痧亦疹类,但形如粟米,尖圆白硬,内含清水为异。此亦热毒所发,往往夹痘而出,宜于疏散,以荆防败毒散主之。”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即水黄连,详该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荸荠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拦路虎之别名,详该条。
证候多同胃火。详胃热条。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指黄疸病中病势急骤、险恶的一类。多因湿热毒邪深重、燔灼营血所致。症见高热烦渴,溲赤,卒然面目全身发黄(亦有初不发黄,死后身面发黄者),胸满腹胀,甚则神昏谵语,吐衄,便
出《神农本草经》。即钟乳石,详该条。
病名。见《女科经纶》卷一。指妇人月经来时,交合阴阳,伤于血络,而致经漏淋漓不止,俗名血沙淋。治宜调和血气,使脏腑和平,经血可止。参见经漏条。
见辨证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