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生于下颏部的湿疮。出《洞天奥旨》卷十三。由口津下流,浸渍日久所致。小儿多见患处湿烂,浸淫成疮。内服燥津丹,外用制津丹搽之。相当于口周围湿疹。
痧证之一。见《痧胀然犀照》。详痧烦、痧睡条。
出《本草图经》。为枸橘之别名,详该条。
见《救伤秘旨》。即花蕊石散第二方,见花蕊石散条。
见《闽书》。为佛手柑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为黄蓬花之别名,详该条。
指人体的正气。《素问·汤液醪醴论》:“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介绍】:见滕弘条。
指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所属的穴位,共309穴。见表。
病证名。出《灵枢·杂病》。指鼻出血。《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血性得热,则流散妄行。从鼻出者,谓之衄。”也有统指鼻、齿、耳、目、舌以及皮肤不因外伤的出血者。详见鼻衄、衄血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