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冷淋

冷淋

病名。①即寒淋。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圣济总录·诸淋门》:“其状先寒颤,然后便溺成淋,谓之冷淋也。”《医学心悟》:“冷淋,寒气坚闭,水道不行,其症四肢厥冷,口鼻气冷,喜饮热汤是也。”本症多因肾虚冷气客于下焦所致。治以温肾散寒为主,兼予通利。可用肉苁蓉丸沉香散生附散金匮肾气丸等方。②指淋症而小便如米泔者。《华氏中藏经·论淋沥小便不利》:“冷淋者,小便数,色白如泔也。”参见膏淋条。③指血淋之属于下元虚冷者。见《证治要诀·淋》。其症小便淋沥有血,服冷剂病愈甚。宜用地髓汤附子八味丸,或用生料鹿茸丸。参见、血淋条。

猜你喜欢

  • 九窍出血

    病证名,又名大衄。指耳、目、口、鼻、前阴、后阴九窍同时出血。《诸病源候论·血病诸候》:“凡荣卫大虚,府藏伤损,血脉空竭,因而恚怒失节,惊忿过度,暴气逆溢,致令腠理开张,血脉流散也,故九窍出血。”亦可因

  • 枣花内障

    病名。见清·佚名《眼科捷径》。即枣花翳内障。详该条。

  • 幼科心法要诀

    书名。6卷(即《医宗金鉴》卷50~55)。本书以七言歌诀加注的形式介绍诊察儿科病证的要领及小儿初生后各种杂病的证治。论述比较简要,选方切于实用;并附面部望诊图、虎口三关脉纹图等。

  • 脱色

    脸色泛白,如脱去颜色之状,可见于突然惊恐或晕针。《素问·刺禁》:“刺郄中大脉,令人仆,脱色。”

  • 鼻通

    经外奇穴别名。见《常用新医疗法手册》。即上迎香。见该条。

  • 头晕药

    见《云南中草药》。为蓝布正之别名,详该条。

  • 击天鼓

    出《保生秘要》。即击探天鼓法,见该条。

  • 疳痨

    病证名。出《颅囟经》。属肺疳重证。明·万全《育婴秘诀》:“儿童十六岁以下,其病为疳;十六岁以上,其病为痨。疳、痨皆气血虚惫,乃脾胃受病之所致。”《证治准绳》:“热发往来,形体枯槁,面无神采,无血色,名

  • 熏梅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乌梅之别名,详该条。

  • 肌痹

    病名。出《素问·痹论》。①指寒湿侵袭肌肤所致的痹症。又名着痹、湿痹。《素问·长刺节论》:“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圣济总录》卷十九:“肌痹,其状皮肤弗营,肌肉瘾(同顽)厚而不仁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