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凌晓五

凌晓五

【介绍】:

凌奂条。

猜你喜欢

  • 吴半千

    【介绍】:见吴世昌条。

  • 风秘

    病证名。由风搏肺脏,传于大肠,津液干燥所致。其症大便燥结,排便艰难,多见于老年体弱及素患风病者。《圣济总录·大小便门》:“风气壅滞,肠胃干涩,是谓风秘。”《证治要诀·大便秘》:“风秘之病,由风搏肺脏,

  • 正治

    是一般常规的治疗方法,即针对疾病的性质、病机,从正面治疗。如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实证用攻法,虚证用补法等。因药性与病性相逆,故又称逆治。《素问·至真要大论》:“逆者正治。”《医门法律》:“逆者正治

  • 庄氏紫金丸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八。即紫金丸第二方,见紫金丸条。

  • 风疰

    病名。①《经效产宝》卷中:“产后中风,腰背强直,时时反张,名风疰。”此病不宜当真中风治,可用华佗愈风散(荆芥穗一味,焙干研末,每服三钱,童便调,以鼻饲投药)。②病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即风注,

  • 阴经

    又称阴脉。经脉中之属阴者,包括手足三阴经、任脉、冲脉、阴维脉、阴跷脉等。

  • 钱孔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钱孔穴,度乳至脐中,屈肋头是,灸百壮,治黄疸。”即当乳头至脐中连线与肋弓下缘交点处。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定位于胸膛窝下三寸,从正中线左右旁开各2.5寸处。

  • 脉痹

    病名。①指风寒湿邪阻滞血脉所致的痹症。出《素问·痹论》。症见皮肤变色,皮毛枯萎,肌肉顽痹等。治宜导痹通脉,可用导痹汤、人参丸等方。②指热痹。《医宗必读·痹》:“脉痹即热痹也。”详见热痹条。③指心痹。《

  • 暑痧

    痧证之一。指暑天感受秽浊所致的痧症。《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暑痧,头眩恶心,自汗如雨,脉洪拍拍,上吐下泻,腹痛或紧或慢。”治宜清暑化浊,用薄荷汤。参见痧条。

  • 形气相得

    指病人的形体与气机活动相协调的现象。如形盛气亦盛,形虚气亦虚。这些病人,即使病较重,预后仍较好。《素问·玉机真藏论》:“形气相得,谓之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