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呕吐因胆热郁结所致者。清·罗应章《经验医库·胆热呕吐症》:“足少阴胆经,气怒郁结生火,热多寒少,胸胁胀痛,呕吐腹痛,寒热往来,郁结在三焦,有升无降,口渴咽干,一饮即吐,脉弦数有力。”治宜加减大
见《本草问答》。为冬虫夏草之简称,详该条。
病证名。多因椒疮失治,睑内脉络壅遏闭阻,失于濡养所致。《原机启微》:“急者紧缩不解也,弛者宽纵不收也,……不解不收,皆为病也。”症见胞睑外皮松弛而内面紧急,以致睑缘向内卷缩,睫毛随之倒入。本症宜手术矫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虎杖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与瘟疫同义。详该条。②指伤寒之热未已,更感时行之气(清·叶天士《医效秘传》)。其症身热头疼,烦渴呕逆,或有汗,或无汗,皆由温热相合而成。治宜寒凉清热为主。
病名。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即脱臼。详该条。
病名。指因情绪激动,逆气冲上,损及肺络所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怒气咳:怒则气上,积血在胸胁,咳嗽年久不愈,每咳则隐隐而痛。”宜用活血饮等方。参见咳嗽条。
见陈稚泉《妇科心得》。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介绍】:见曹炳章条。
出《素问·刺热篇》。指上焦心肺之热。《素问识》卷四:“胸中膈上,乃心肺之宫城,主胸中热者,写肺热也;膈中热者,写心热也。不曰心肺,而曰胸中、膈中者,意言热在气分,而不干于藏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