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指人的五脏虚、天气虚及感受虚邪更伤正气。《素问遗篇·本病论》:“人之五脏,一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因而三虚。”②指辨证的三类虚证。《难经·四十八难》:“人有三虚三实。”三虚指:濡为脉虚;
病名。《医贯》卷三:“荜薢散,治杨梅喉癣。”系指杨梅疮毒上冲,结于咽喉致喉间溃烂作痛,口出臭秽之气,久不愈者。《咽喉经验秘传》:“杨梅结毒癣由生,片白喉中秽气闻,白色变黄才可喜……。”治宜清血解毒。方
证名。指阳热亢盛,煎熬津液,久而肌肉消削者。《素问·皮部论》:“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破,毛直而败。”《素问·逆调论》:“人有四支热,逢风寒如灸如火者何也?岐伯曰:“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逢风而如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买麻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证治准绳·伤寒》帙之四方。人参三钱,白术、白茯苓、干姜各一钱半,川椒十四粒,乌梅三枚。为粗末,水煎服。治气冲心痛,饥不欲食,吐蚘者。
见《广州植物志》。为荩草之别名,详该条。
①指太阳病不愈,传至另一经。《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医宗金鉴》卷一:“再者,再传阳明经也。谓其邪已传经尽
针灸治疗法则。凡寒凝血滞,无脉症,脏器下陷,久病虚寒等症,均可用艾灸法治疗。《灵枢·禁服》:“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着血,血寒,故宜灸之。”《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络石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