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级医刊》(5):57,1959.即芭蕉油,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金雀花之别名,详该条。
即清暑益气汤第二方作水丸。治证同。见清暑益气汤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龙涎香,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脾中积。详该条。
九注之一。《诸病源候论·水注候》:“人肾虚受邪,不能通传水液故也。肾与膀胱合,俱主水,膀胱为津液之府,肾气下通于阴,若肾气平和,则能通传水液,若虚则不能通传,脾与胃合,俱主土,胃为水谷之海,脾候身之肌
气功术语。脾神的代名词。《简易方》:“脾名常在。”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指主要发生于瞳神及眼内各组织的疾病。多因脏腑内损,气血两亏,目失濡养所致,尤以肝肾不足为常见。此外,阴虚火旺或情志失调,气滞血瘀,风火痰湿上扰清窍,以及外伤等病因亦不
书名。3卷。清·柳宝诒撰。上卷详注《内经》、《难经》及《伤寒论》中伏气温病,并附注《伤寒论》暴感暑热、兼感湿温各条;中卷辨正《温热暑疫全书》、《伏邪篇》、《伤寒绪论》、《温疫论》中有关温热病的一些条文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即目偏视。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