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草
见《湖南药物志》。为苍条鱼鳖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苍条鱼鳖之别名,详该条。
疟疾之一。①因外着雨露,内停水湿所致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疟叙论》:“病者寒热,身重,骨节烦疼,胀满,濈濈自汗,善呕。因汗出复浴,湿舍皮肤,及冒雨湿,名曰湿疟。”治用术附汤、草果厚朴汤等。②即暑疟。
指头维穴部位。《灵枢·根结》:“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大。颡大者,钳耳也。”楼英注:“颡大谓额角入发际,头维二穴也,以其钳索于耳上,故名钳耳。”
见黄帝虾蟆经条。
病证名。指外受风寒或内伤生冷所致的暴泻。陈德求《医学传灯》:“冷泻者,鼻吸风寒之气,口食生冷之物,皆能作泻,此暴病也。宜用香砂理中汤。”参见寒泄、寒泻条。
病名。北方俗称热疮,以疱疹为主者为燎疱。详疮条。
《外科真诠》方。瓦上陈土、炒黄柏各三钱,生甘草二钱,冰片三分。为末,蜜、醋调,涂患处。治厥阴肝经虚火外发而致的胡漏丹,症见阴囊下红肿。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十八。即环项发。见该条。
五迟之一。出《小儿药证直诀》。小儿二、三岁一般能说简单的语言,到四、五岁还不能说话者为语迟。言为心之声,肾脉系舌本,小儿先天肾虚,心气不和,为形成本病的主要原因。但也有由后天脾胃亏损,津气不能上荣所致
病名。见清·周登庸《续广达生篇》。亦名花风、花心风,俗称“花痴”。指相火过旺,欲火妄炽,肝风易动的病症。症见情欲激动,性欲亢进,见异性则以为情人,甚则出现夜间四肢抽搐,牙关拘紧等。治宜泻肝火,平肝风。
煎服法之一。同冲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