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孳
南北朝时称双生为厘孳。详双生条。
南北朝时称双生为厘孳。详双生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穿破石之别名,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感门》卷二十一。即必胜汤,见该条。
见《广西野生资源植物》。为千斤拔之别名,详该条。
用药法则。指补益或治疗上部病证的方药,原则上宜使用气味薄,轻清上浮的缓剂。如外感风热的咽痛、失音,用开提肺气,利咽清膈的桔梗甘草汤。《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上治上,制以缓,……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
【介绍】:见李仲元条。
病名。因外用或误服雄黄过量中毒。中毒症状及解救法,参砒霜中毒条。
《伤科秘要》方。当归(酒炒)、通草各一钱,乌药、炒麦芽、香附(童便炒)、炙鳖甲、山楂肉各二钱,苏木、红曲各一钱半,红花、甘草各五分,牡丹皮八分。水、酒煎服。治跌打内挫,损伤筋骨,气血不通,瘀滞疼痛者。
病证名。指口唇糜烂。详口糜条。
经穴别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即渊腋,见该条。
见《中国经济植物志》。为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