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背瘤
病名。即生于上臂外侧的瘤。见清·高梅溪《外科图说》卷三。
病名。即生于上臂外侧的瘤。见清·高梅溪《外科图说》卷三。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背俞二穴。”王冰注:“大杼穴也。”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红旱莲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温热类编》卷三:“阳暑,即动暑。”详阳暑条。
证名。筋惕肉瞤的别称。见《伤寒论大全》卷二。详筋惕肉瞤条。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语。后人简称为壮水制阳或滋水制火,滋阴抑火。是治求其属的治法,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肾主真水,肾阴不足,则虚火上炎,出现阳偏亢之象,症见头晕目眩,腰痠足软
见《福建中草药》。为石仙桃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莱菔叶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藏医学家。西藏吉雪人。著有《医学源流》。
见《中国药用真菌》。为树舌之别名,详该条。
见《陆川本草》。为韶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