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名。为惠民药局所设之官职,仅次于大使。参见惠民药局条。
证名。又名眼暗。《诸病源候论》卷廿八:“夫目者,五脏六腑阴阳精气,皆上注于目。若为血气充实,则视瞻分明;血气虚竭,则风邪所侵,令目暗不明。”即目昏,详该条。
见《药材学》。为水葱之别名,详该条。
即却暑调元法,见该条。
证名。多由热毒结于胃经,或杨梅疮毒上攻所致,症见小舌生出白点或红肿而烂。治宜泻火解毒,可选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清胃散等加减,或参见杨梅疮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穿心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蠹疽。见该条。
证名。指颈项肌肉筋脉牵强引痛。见《证治准绳·杂病》。常可与项强、项痛、颈肿并见。《杂病源流犀烛·颈项病源流》:“颈项强痛,肝肾膀胱病也。三经感受风寒湿邪,则项强。风热胜,宜加味小柴胡汤;湿胜,宜加味逍
病证名。见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肿胀。详该条。
痰饮的古称。出《脉经·辨三部九候证第一》。详痰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