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吐丝子

猜你喜欢

  • 青柑皮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青皮,详该条。

  • 阴中

    外生殖器。《素问·至真要大论》:“阴中迺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

  • 红南瓜

    见《中药大辞典》。为桃南瓜之别名,详该条。

  • 细辛膏

    ①《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九方。细辛、黄芩、防风、大黄(微炒)各一分,川椒(去目)、蜡各半两。为细末,用清麻油三合煎至紫色,滤过下蜡,为膏,每服用大豆大,点于耳中,日三次。治小儿风热入脑,或因水入而致的耳

  • 证治大还幼幼近编

    见幼幼近编条。

  • 王东野

    【介绍】:元代医家。永新(今江西永新)人。精医术,曾任永新州官医提领及吉安路副提领。1311年(至大四年)赴京师,被荐为太医院御医。倡议立“广惠局”以济民病,其后局废,归乡里。以家藏验方,整理刊刻为《

  • 伤暑吐泻

    病证名。《幼幼集成》:“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婴儿之患,夏秋为甚。”有阴阳二证。阴暑者,因暑而受寒,不慎口腹,过食生冷瓜果,凉茶冷水,以致寒凉受脏,而为呕吐泻利,腹痛等症。治以温中为主,加味五苓散;不应

  • 求子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亦名求嗣。指不孕妇女要求生育。

  • 下完骨

    颞骨的乳突下。《素问·气府论》:“下完骨后各一。”

  • 油患子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无患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