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四方藤之别名,详该条。
胞衣的别名。即胎盘,药用名紫河车。详胞衣、紫河车条。
出《太平圣惠方》卷第六十一。即敷药。详该条。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南瓜藤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即胎水肿满。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即客忤,详该条。
指十四种针刺的基本手法。见金·窦杰《针经指南》。即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十四种。后世医家继承了窦氏的学说,并各有体会和发挥。如明·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爪而切之
病名。小儿丹毒之一。《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丹发膝上,从两股起及脐间,走入阴头,谓之尿灶火丹也。”治宜用桑根白皮煎汤外洗,或烧李根为灰调敷。类似于尿布皮炎。
外治法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又名纸捻。即用吸水性较强的纸(古时多用桑皮纸)搓成纸捻,代粘或内裹去腐药,插入窦道或漏管中,引流去腐,促其疮口愈合。
见《中药志》。为银柴胡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