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神农本草经》。即斑蝥,详该条。
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胞宫。详该条。
见《医学入门》。即鼻隧。详该条。
病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指妊娠眩晕。平素血虚,孕后血聚养胎,孕至七、八个月阴血愈虚,不能上荣清窍,以致虚火上炎,鼓动其痰,或因气虚而致眩晕。重者忽然昏倒不省人事,少顷即醒,又若常人。宜养阴清热,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官阶正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病名。多由感受时气,心经本虚,而直中其邪所致。症见舌出如蛇,伸缩不停,吐酸水顽痰等。参见弄舌风条。
即复方。《素问·至真要大论》:“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详复方条。
病名。出《疡科准绳》卷四。即生于右臀下摺纹中之外痈。参见外痈条。
综合性医著。6卷。清·陈士铎述。刊于1687年。卷1~5,不分病证、脉象,统述正医、反医、内治、外治等128法,并分列方剂治疗。书中议论不同于一般医学论著,其中有不少独特的见解;治法、处方尤多新意;卷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鳖甲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