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回生草

回生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翠云草之别名,详该条。

猜你喜欢

  • 牙泻

    病名。见《喉科方论》。又名牙根流血。多由阳明胃火炽盛,或热迫血妄行所致。症见齿龈肿痛,齿根出血。治宜泻火解毒,凉血止血。可选清胃散、犀角地黄汤、玉女煎等加减;或用草决明煎水含漱。参见齿衄条。

  • 内托羌活汤

    《医学入门》卷七方。羌活、黄柏各二钱,防风、当归尾、藁本各一钱,肉桂三分,黄芪一钱半,连翘、甘草、苍术、陈皮各五分。水二盏、酒一盏煎服。治发于足太阳经的尻臀痈,坚硬肿痛,两尺脉紧而无力者。《外科正宗》

  • 巨针

    针具名。《灵枢·热病》:“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现代巨针多用不锈钢制造,形与毫针相似,针身较粗而长。用于治疗偏瘫,小儿麻痹后遗症等。

  • 气迫

    指主令之气不能应时而至,导致气候反常,成为致病因素。《素问·六节脏象论》:“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

  • 石秤砣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山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 热疖

    病名。出《太平圣惠方》卷六一。即疖;又夏日所生之小脓肿亦称热疖。见疖条。

  • 反关痘

    病证名。指气分毒邪,相夹交争,肌肤闭塞,以致毒气内攻的痘疮。明·秦景明《幼科金针》论反关痘谓:“其症狂言谵语,烦躁不宁,手足抽掣,目劄,腹胀,隐隐不振,昏睡不醒,或见斑点即没。”治宜宣毒透表。若大小便

  • 周小农医案

    见惜分阴轩医案条。

  • 传尸

    古病名。指能互相传染的消耗性疾患。《外台秘要·传尸方四首》:“大都男女传尸之候,心胸满闷,背髆烦疼,两目精明,四肢无力,虽知欲卧,睡常不着,脊膂急痛,膝胫酸疼,多卧少起,状如佯病,每至旦起,即精神尚好

  • 医愈郎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官医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八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