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本草纲目》卷二十二胡麻油。即油风。详该条。
见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条。
【介绍】:见高濂条。
书名。清·王泰林编。本书系将薛雪《湿热条辨》的方剂汇编成歌诀,并加注说明。现有《王旭高医书六种》本等。
病证名。指湿热所致的腹泻。由湿热内侵,蕴结肠胃所致。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如泄泻黄稠,腹痛作热,面红口渴,此热湿也,其症多得于夏,以五苓散加滑石、甘草、木通治之。”如兼腹痛舌苔黄厚者,用香连导滞丸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荸荠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一。①指病在上腭。多由心脾有热,或风热过甚,致上腭肿起。形如梅子,外无寒热,内时作烦。《医宗金鉴》卷六十六:“重腭生于口上腭,时觉心烦梅子形。”治宜疏风清热,消肿解毒。可选用
见《红河中草药》。为小红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龙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楮实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