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辨证。邪热已传入营分,仍有气分证,称营气同病。参见卫气营血辨证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根之简称,详该条。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妇人患淋症同时夹有带下。多因房劳过度,心火妄动,脾肾俱虚,湿热下注所致。症见排尿刺痛不利,尿色多黄,淋沥不宣,小腹或胀,腰痛,并见带下量多,连绵不断等。治宜清热利湿为
古医书篇名。《素问·病能论》:“论在《奇恒阴阳》中。”王冰注:“上古经篇名,世本阙。”
【介绍】:见吴嘉言条。
病名。《儒门事亲》卷三:“热结于舌下,复生一小舌子,名曰子舌胀。”详重舌条。
【介绍】:见刘光大条。
见《救荒本草》。为面根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五十二病方》。症为肛边生痔,如枣大,时痛时痒,或下脓血;或肛内生小肉,上有孔窍,根蒂较小。相当于肛漏或混合痔。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凉粉藤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