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名。见《银海精微》。即眼睑。详该条。
见神应经条。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人中黄之别名,详该条。
出《新修本草》。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
即降逆下气。详该条。
见《丹溪心法》卷二。即紫菀散第五方。见紫菀散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长强。见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珍珠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多因忧愁郁结,五志之火皆动,日夜煎熬,津液干涸,或膏粱厚味,辛辣炙煿,恣意不谨,积热消阴等所致。《症因脉治》卷二:“饮食之间,渐觉难下,或下咽稍急,即噎胸前,如此旬月,日甚一日,渐至每食必噎,
病证名。指咳嗽在白天轻而入夜加剧。多因久咳后阴虚血少所致。《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日轻夜重咳,血少也。宜二陈汤多加当归。”或用六味丸加二冬以滋化源等。参见夜嗽、咳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