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茶药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钩吻之别名,详该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钩吻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又称遗溺。包括睡中遗尿、昏迷时小便自遗、清醒时小便自出不知及小便频数而尿出难以自制等情况。详遗溺、小便失禁条。
丛书名。清·王泰林编撰。刊于1897年。包括《退思集类方歌诀》、《医方证治汇编歌诀》、《增订医方歌诀》、《医方歌括》、《薛氏湿热论歌诀》、《西溪书屋夜话录》。前四种共载方五百余首,以歌诀形式介绍《伤寒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陈皮、姜半夏、茯苓、威灵仙各一钱,制苍术、姜厚朴、柴胡、黄芩各八分,青皮、槟榔各六分,炙甘草三分。为粗末,加生姜三片,井、河水各半煎,饥时服,渣再煎服。治疟疾
厥证之一。①指邪热过盛,阴分不足所致的厥证(见《素问·厥论》等篇)。症见手足心热,身热,溺赤等。②指因邪热过盛,阳郁于里不能外达的厥证(见《类证活人书》)卷四。症见初病身热头痛,继则神志昏愦,手足厥冷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三。即脱臼。详该条。
【生卒】:1320~1389【介绍】:明代医学家。一名公爽,字全善。浙江萧山人。年轻时开始学医,读医书较多,钻研三十年,曾被朱元璋召到南京治病。楼氏遵从《内经》等古典医理,认为“千变万化之病态”,都离
见《四川中药志》。为走游草之别名,详该条。
内科杂病专著。8卷。清·尤在泾撰。刊于1768年。作者曾注释《金匮要略》,书名《金匮心典》。为了补充该书之不足,又撰集本书以为辅翼。书中参考历代方书,参以个人心得和经验,阐述内科杂病48门。每门首列统
表里同病的寒证。外感寒邪,内伤生冷寒滞之品;或平素脾肾阳虚,又感风寒。症见恶寒无汗、头身疼痛,又伴腹痛泄泻、四肢厥冷等。
病名。疟疾之一。又名温疟。《症因脉治·肾经疟》:“肾经温疟之症,肌肉消,脑髓烁,先见烦躁发热,躁状畏人,热势稍衰,复返归肾,又见寒候,此肾经冬受风寒温疟之症也。肾经温疟之因,冬受风寒,藏于骨髓,至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