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婴童百问》。即脾疳,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白头翁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患者语言重复,语声低弱,若断若续的危重症象。多见于疾病晚期,因正气虚衰,精神散乱,以致神识不清,不能自主。《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伤寒绪论》
《素问·刺禁论》:“七节之旁,中有小心。”历代注家看法不一:①指心包络,马莳注:“自五稚(心俞)之下而推之,则包络当垂至第七节而止。……盖心……为大心,而包络……为小心也。”②指命门,吴鹤皋注:“下部
见《本草纲目》。为蝮蛇之别名,详该条。
脉象之一。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间歇。《诊家正眼》:“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乃动。”主脏气衰弱。多见于心脏疾患、惊恐、跌打重证。个别孕妇接近分娩时亦可出现。
见《草药手册》。为廊菌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经水》。即手少阴心经,见该条。
即羊水。戴武承《女科指南集》:“养胎之水谓之胎浆。”
【介绍】:宋代儿科医生。生平欠详。著有《小儿形证方》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