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大便干燥和小便赤涩的病证。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病因由于小儿乳食停滞,郁而生火,火热上熏心肺,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移于小肠,故小便赤涩不畅;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热移于大肠,故大便秘结不行。
病证名。一作酒积泻。《不居集·泄泻》:“酒积泄,饮酒太多,清晨作泄,或五更腹痛,泄下黄赤,此酒湿入脏所致,非肾虚者比也。”参见酒积五更泄泻条。
①经穴名,代号BL12。亦称风门热府,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热府。属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太阳之会。位于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二肋间动
正骨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适用于肩关节脱臼的整复。令患者正坐,一助手立于患者背后,双手从患者两腋下绕胸前抱紧不动;另一助手握健侧腕部固定不动;医者双手紧握患肢配合健侧助手用力相对牵引,如觉到滑动感
【介绍】:明代医家。字博望,江西清江县人。长于眼科。著有《一草亭目科全书》,是明代眼科名著之一。其中记载许多眼科常用方剂,包括不少外用药,并对药物的筛选、真伪辨别等有所记述。
证名。指四肢活动受限,不能抬举。多因风袭经络,或脾胃虚衰及积热所致。《素问·阴阳别论》:“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肢不举。”《备急千金要方·诸风》:“脾虚寒,厉风所伤,举体消瘦,……四肢不举,身重
【介绍】:见姚起凤条。
病证名。①指单眼丧失视力。《诸病源候论》:“经络有偏虚者,翳障则偏覆一瞳子,故偏不见物,谓之眇目。”②指一支眼异常小者(《说文》)。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细辛大黄丸,见该条。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指黄疸病中病势急骤、险恶的一类。多因湿热毒邪深重、燔灼营血所致。症见高热烦渴,溲赤,卒然面目全身发黄(亦有初不发黄,死后身面发黄者),胸满腹胀,甚则神昏谵语,吐衄,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