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失血心痛

失血心痛

病证名。一名杀血心痛。因失血后心脾失养或瘀血未化所致。《张氏医通·妇人门》:“妇人血崩心痛甚,名曰失血心痛。……痛如刀刺,崩甚则痛甚,崩缓则痛缓。”治疗宜分虚实小腹喜按,而下淡色血水为阴血耗散,先用乌鲗骨炒末醋汤调下收敛之,次与补中益气汤升举之。若小腹中有块,而按之作痛,血色红紫,中有结块,为瘀血不散,先用失笑散,后与十全大补峻补之。若心脾血弱,或郁结伤血,用归脾汤调补之。参见心痛、杀血心痛条。

猜你喜欢

  • 冷劳

    病名。指虚劳病之属虚寒者。《太平圣惠方·治冷劳诸方》:“夫冷劳之人,气血枯竭,表里俱虚,阴阳不和,精气散失,则内生寒冷也。”症见宿食不消,脘腹痞满积聚,脐腹疼痛,面色萎黄,口舌生疮,大便泄痢,手足逆冷

  • 足通谷

    经穴名。代号BL66。《灵枢·本输》原名通谷。《针灸大全》名足通谷。属足太阳膀胱经。荥(水)穴。位于足跗外侧,第五跖趾关节前下方凹陷处。布有趾底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并有趾底动、静脉通过。主治头痛

  • 榆实

    出《神农本草经》。又名榆子、榆荚仁、榆钱。为榆科植物榆Ulmus pumila L.的果实。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微辛,平。健脾利湿,安神,杀虫。治带下,食欲不振,神经衰弱失眠,小儿疳热羸瘦。煎服:4

  • 面目浮肿

    证名。见《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有虚实之分。虚证亦称面目虚浮。多因脾、肺、肝、肾脏气虚衰所致。实证多由湿热壅盛、风火水气、阳明实热所致。《景岳全书·面病》:“面肿有虚实,肿者为实,浮者

  • 上焦主纳

    指上焦的主要功能是摄纳空气与饮食。《难经·三十一难》:“上焦者……主内而不出。”

  • 转子莲

    见《贵州草药》。为紫金莲之别名,详该条。

  • 腕踝针疗法

    针刺疗法之一。是指针刺腕踝关节处特定刺激点以治疗疾病的方法。临床操作时,于选定的刺激点上,将针体与皮肤表面呈30°角进针,透过皮肤后将针放平,沿皮下纵向刺入1.4寸左右,不必进行捻转、提插等操作手法,

  • 紫外线穴位照射疗法

    用紫外线照射穴位的治疗方法。用白布方巾一块,中剪一孔,以孔对穴,用紫外线发生器进行照射。照射量成人以2个生物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5~6个生物剂量。小儿采用该灯的平均生物剂量。可以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

  • 费氏食养

    食疗丛书。清·费伯雄编。又名《费氏食养三书》。共收入三本食疗著作。其中,《食鉴本草》为费氏亲撰,成书于1883年;《本草饮食谱》乃代文晟辑,经费氏鉴定,成书于1850年;所附《食养疗法》系费子彬著,成

  • 面痛

    证名。指鼻頞、口唇、颊车、发际等部痛不可触,甚至妨碍言语饮食者。《证治汇补·面痛》:“面痛皆属于热,但暴病多实,久病多虚,饮食妨碍,皆因膏粱风毒,食卧少安,无非胃虚有火。”《张氏医通·诸痛门》:“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