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植物志》。即野烟叶,详该条。
证名。见《鸡鸣录·后阴病》。指大便出血。可因湿毒瘀热留注大肠或脾阳不振,统摄失司所致。湿蒸热毒,多见下血鲜红;瘀热留注,多见血块紫殷。治宜清热化湿,和营消瘀,选用地榆散、芍药汤等方。脾失统摄,多见血出
推拿方法。在背部选择脊柱有压痛的棘突,以拇指或其他手指左右滑动地用力按压。常用治疟疾及各种脏腑疾患。
药物归经内容之一。古人从五行学说出发通过五色、五味与五行所属而与脏腑经脉相结合的说法。即:色青,味酸,属木,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色赤,味苦,属火,入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色黄,味甘,属土,入足太阴脾
病证名。指骨弱髓枯的危重疾患。《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骨极,令人痠削,齿苦痛,手足烦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动。”其属虚寒者,症见腰背痛,不能久立,屈伸不利,面肿而垢黑,发堕齿槁,或四肢常冷等。宜用
病名。出《脉经》。指崩下之血为青色者,临床极少见。治疗参见血崩条。
见《幼幼集成》卷二方。即沆瀣丹,见该条。
【介绍】:见刘渊然条。
病名。系指舌下生物如莲花状者。《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因心经积热,及气郁劳伤,兼挟暑湿热之气而起,舌下生五峰,尖似莲花之状。三峰者轻,七峰者重。”治宜清心凉血、解毒祛痰。可选用犀角地黄汤、黄连温胆
指小儿因腹痛而啼。出《片玉心书》。小儿腹痛以食积、虫扰所致者居多,亦有因脏冷腹痛而啼者,则表现面唇白无光,喜热;由瘀血腹痛而啼者,则为面青、肢冷,腹部有块。脏冷者宜温中散寒,用理中丸;瘀血者宜活血祛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