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普济本事方》卷一。又名中腑。详该条。
即染苔。详该条。
人体部位名。指股部(大腿部)。髀骨即股骨,《灵枢·骨度》:“两髀之间,广六寸半。”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以协助太医院高级官员工作,官阶正四品。
类中风病证之一。喜则气缓。因暴喜伤阳,心神涣散,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见《外科全生集》。即壁钱幕,详该条。
锁子骨的别名。详拄骨条。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胁肋部满闷按之坚硬的症状。胁肋为少阳经脉分布之区,病邪与水饮痰瘀凝聚于少阳之募,故见鞭满。治宜和解或兼用攻消,可用小柴胡汤加减。本症常兼见寒热,胸胁满闷,呕吐等
证名。指便下赤白粘冻。《素问·至真要大论》:“热客于胃……少腹痛,下沃赤白。”参见赤白痢条。
证名。指眼珠从午后至午夜作痛的证候。《眼科纂要》卷五:“午后痛(自午)至亥(交子)始能停,此须补火回阳,后服柳红丸”。参见目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