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寒证

小儿寒证

证名。《幼幼集成》:“小儿寒证有七:面白,粪青白,肚虚胀眼珠青,吐泻无热,足胫冷,睡露睛。此皆虚寒,忌用寒凉。”《儿科醒》:“小儿属寒之症,有外感内伤,有症变虚寒,三者不同,治法各异。”外感寒邪,其病在表,治当温散表寒;内伤之寒,必由脾土虚寒,证属阳虚,宜理中汤温运中阳;若症变虚寒者,则由元气素虚,五脏亏损,大都属于脾肾虚寒之证,宜以温阳补中为治。

猜你喜欢

  • 陶尚文

    【介绍】:见陶华条。

  • 痞气

    ①古病名。指脾积。见《难经·五十四难》。《济生方》卷四:“痞气之状,留于胃脘,大如复杯,痞塞不通,是为脾积。诊其脉微大而长,其色黄,其病饥则减,饱则见,腹满呕泄,足肿肉削。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治疗

  • 心热烦啼

    病证名。见明·万全《育婴家秘》。为小儿心热内盛而致的啼哭。《幼幼集成》:“心热烦啼者,面红色赤,或舌苔白涩,无灯则啼稍息,见灯则啼愈甚。治宜清心除烦,用导赤散加麦冬、灯心;甚者加黄连、龙胆草。”

  • 吕大章

    【介绍】:见吕夔条。

  • 张季明

    【介绍】:见张杲条。

  • 劳极

    病名。①指肾虚劳损者。《济生方》卷一:“肾虚劳损,卧多盗汗,小便余沥,阴湿痿弱,名劳极。”可用磁石丸等方。②指劳瘵。《医学正传·劳极》:“大抵不过咳嗽发热,咯血吐痰,白浊白淫,遗精盗汗,或心神恍惚,梦

  • 梧桐皮

    见《履岩本草》。即梧桐白皮,详该条。

  • 儒门事亲

    综合性医书。15卷(一作14卷)。金·张子和撰。撰年不详。张氏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善用汗、吐、下三法。书中详细介绍他用三法的学术见解和各科多种病症的临床实践,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和创见,并附较多治案。相传此

  • 上甲

    出《证治要诀》。即鳖甲,详该条。

  • 八月炸藤

    见《江苏药材志》。为木通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