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即疣。详干日疮条。
出《雷公炮炙论》。为巴豆之别名,详该条。
指四肢。《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荣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
见《本经逢原》。即常参,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枫荷梨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气阴两伤。常见于热性病的过程中,如:①温热病耗津夺液,出现大汗、气促、烦渴、舌嫩红或干绛、脉散大或细数,有虚脱倾向者。②温热病后期及内伤杂病,真阴亏损,元气大伤,出现神疲形怠、少气懒言、口干咽燥、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剪刀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内蒙古中草药》。即蚱蜢。详该条。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已佚。
治疗湿热病邪互结中、上焦的方法。症见胸闷腹胀、胃纳不纳、口苦,或咽喉痛、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湿热证候,多用甘露消毒丹或茵陈蒿汤之类加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