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为黄荆枝之别名,详该条。
见《闽东本草》。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
《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五十七方。栀子、黄连、石膏、荆芥、紫花地丁、炒枳壳、桔梗、玄参、生地黄、炒牛蒡子、大黄、赤芍药、甘草、薄荷、木通、灯心、竹叶。水煎服。治胸前出痘,攒聚粘连。
宋代福利设施。据载系专为收葬无依无靠的尸骨而设。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小儿下利而赤多者。《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有挟客热,客热入于经络,而血得热则流散,渗入大肠,肠虚则泄,故为赤利也。”其症下利带有赤色粘胨,或下纯血,并伴有烦渴、脉数等。治以清热凉血为主
见小儿推拿秘旨条。
【介绍】:见阮炳条。
见隔姜灸条。
经穴别名。见《普济方》。即陷谷。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