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循经考穴编》作鱼肠。即承山,见该条。
《症因脉治》卷一方。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知母、石膏。水煎服。治腋痛属燥火伤肺气者。若胃火上冲,加葛根;肝火旺,加柴胡、黄芩。
见《灵枢·经脉》。即兑骨。见该条。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LU。《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
书名。余无言编著。本书对《金匮要略》原文予以校订整理,注文部分选取前人学术见解,并发挥己见。本书按原书病证分为35篇,附病证方治表及部分医案,对一些费解或不合理的条文作为删文置于篇末。由于编者试图用中
上、下唇交会处。因在口的两侧,故称。
《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三方。栀子、柴胡、黄芩、连翘、防风、荆芥、赤芍药、甘草、当归尾、灯心、金银花。为粗末,水煎服。治肝风郁滞,生疮有脓者。若渴,加天花粉。
大指的别名。
出《汉英韵府》。为破布叶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素问·四时刺逆从论》:“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滑则病心风疝。”《类经》卷十七:“滑则燥热生风,热则主于心也,故为心风疝。”参见风疝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