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身体畏寒而颤抖。①多因虚寒或热郁所致。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慄癃闭。”张志聪注:民病嗌塞,振慄诸证,皆悉燥热之气而为病
运气术语。燥金所主之位。《素问·至真要大论》:“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王冰注:“金之位,秋分后六十一日,五之气也。”
见《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为黄蓬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小儿浮肿一种类型。因胆有病而引起的水肿。由胆气郁结,水湿内停,化而为热,湿热相蒸而成。临床特征为浮肿,口苦咽干。治宜利胆消肿。用小柴胡汤合五皮饮。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消渴咽喉干,灸胸堂五十壮,又灸足太阳五十壮。”又“淋病九部诸疾,灸足太阳五十壮。”又“男子卵大癫病,灸足太阳五十壮,三报之。”位置不详。后《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定位在“外踝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又名白睛飞血,俗称铺红。《圣济总录》卷一百零五:“飞血者,谓赤脉散于白睛之上是也。由肝藏气虚,为风热所乘,致血飘溢,散络白睛,势若飞驰,故谓之飞血。治法宜镇肝气,平心火
治疗疾病的法则。《素问·移精变气论》:“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治则建立在整体观念和辨证的基础上,以四诊收集的客观资料为依据,对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与判断,从而针对不同的病情而制订出各种不
出清·汪连仕《采药书》。为杜鹃花根之别名,详该条。
①《外台秘要》卷九引《古今录验方》方。炙蜈蚣二枚,炒芫花根五分,踯躅花四分,干姜、川芎、桂心各四分,人参、细辛各二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大豆大,每服五至十丸,米饮送下,日三次。治五嗽(气喘、痹嗽、燥嗽
见退思庐医书四种合刻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