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灵枢·热病》。指泪出不止的证候。详流泪证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由湿热阻滞肌肤或留于血脉而成。生于胫部,足腕处,患部痒痛相兼,破流黄水,甚则焮肿,疮面有钻眼,缠绵难愈。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发寒热。治宜清热利湿,内服消风散或三妙丸,外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苦石莲之别名,详该条。
关节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髋关节,详髀枢条。
见《济生方》卷五。即苍耳散,见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尘埃入目。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太渊,见该条。
治法之一。用甘淡渗湿药物使湿邪从小便排出的方法。临床用于泄泻清稀、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濡等偏湿证候,常用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等。
病名。见《东医宝鉴》卷一。指老花眼,参见该条。
流注病的一种。多因暑湿、外伤、病后余毒等客于经络,流于关节所致。症见被侵关节肿胀、痠痛、久则发热、并有波动、伸屈受限,甚则疼痛剧烈、关节不能活动、全身发热、食少无力。类似化脓性关节炎。治疗:因暑湿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