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官职称,系官医提举司之副职官员,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为从六品。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柿漆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证名。出《素问·气厥论》。又名溲血、尿血。指血随小便排出而无疼痛者。详尿血条。
出《本草经集注》。为土茯苓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素问玄机原病式》。多由风燥伤表,内郁血分以致耗伤津液,气滞血枯而成。患处皮肤干涩枯燥,甚则裂口、出血、疼痛、手足干枯不荣。治宜养血润燥,佐以清火。内服四物汤去川芎,加麦冬、花粉、黄柏、五味子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山橙之别名,详该条。
肝的阳气。主升发疏泄。与肝阴相对而言。参见肝阴条。
病证名。指呕吐因寒饮、热痰留滞所致者。《症因脉治》卷二:“痰饮呕吐之症,呕而肠鸣,漉漉有声,眼黑眩晕,时时恶心。”多因脾虚不运,停痰留饮,积于中脘,得热则上炎,遇寒则凝塞而致。寒饮所致者,舌苔薄腻,脉
宋代医官职称。其职位仅次于太医局令,协助太医令主管太医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