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治疗肝肾阴虚的方法。病人表现头晕、面红升火、眼花耳鸣、腰部痠痛、咽干、夜卧不安,或有盗汗、尿少色黄,舌红苔少,脉弦细,用杞菊地黄丸。②是滋肾阴以润养肝阴的方法,即滋水涵木法。见滋水涵木条。
刺法术语。《难经·七十六难》:“当补之时,从卫取气。”指针刺补法操作时,应在浅部候气,并往下按纳。后世刺法以先浅后深为补,理本于此。
病名。见《喉科泄秘》卷上。即鹅口疮。详该条。
病名。①与瘟疫同义。详该条。②指伤寒之热未已,更感时行之气(清·叶天士《医效秘传》)。其症身热头疼,烦渴呕逆,或有汗,或无汗,皆由温热相合而成。治宜寒凉清热为主。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琴叶榕之别名,详该条。
①见《草药手册》。为山梗菜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龙舌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黄芩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痟通“消”。见《世医得效方》卷六。即消渴,详该条。
针刺和艾灸的合称。《素问·疏五过论》:“刺灸砭石毒药所主。”
①见《湖南药物志》。为女萎之别名。②见《四川中药志》。为川木通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