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在体腔脏腑中位居最高,有覆盖诸脏的作用。肺又主一身之表,为脏腑之外卫,故称。《素问·痿论》:“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华盖。”《灵枢·九针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
证名,见《明医杂著》。小儿脾胃嫩弱,消化机能不强,喂养不当,容易导致消化失常,湿阻中焦,升降不利,或乳食停滞而成此证。治宜健脾化湿为主,用六君子汤。有乳食滞的,兼以消食导滞,如山楂、神曲、麦芽之类;若
推拿的一种。将意气集定于手指(主要为拇指),然后在经络穴位上施用手法以治疗疾病。主要应用的手法是一指禅推法,此外还有、拿、按、摩、揉、捻、缠、搓、抹、摇、抖等法。
即热淫。详该条。
书名。100卷。晋·葛洪撰。葛氏疗病,主张用简便易得之方,反对用贵重难求之药。所谓“篱陌之间,顾眄皆药;众急之病,无不毕备”(《抱朴子·内篇》卷三)。有鉴于此,广为选集民间草药和效方验方,撰成此书。已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引缪仲淳方。人乳、牛乳、芦根汁、人参汁、龙眼肉汁、蔗汁、梨汁各等分,姜汁少许。隔汤炖成膏,微下炼蜜,徐徐频服。治噎膈,食涩不下。
出《幼科发挥》。即百晬内嗽。详该条。
病证名。因饮食不节而引起的呕吐。《古今医统》:“凡小儿乳哺不宜过饱,若满则溢,故令呕吐。”小儿饮食失宜,最易导致胃气受伤,胃气伤则呕吐。表现为频吐酸馊粘液,或吐黄水,或吐清涎,腹胀,嗳气,厌食等。见于
【介绍】:南宋医家。字子礼。庐山人。从名医刘开学习,精通医术。主张结合时宜治疗疾病,反对套用古方,通过长期临证实践,将亲身应用有效药方及古人可用之方汇集整理,于1253年(宝祐元年)编成《济生方》10
针灸著作。又名《针灸问答》。3卷。明·汪机撰。刊于1530年。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了针灸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上、中二卷论述针法;下卷论述灸法及经络腧穴。书的中心思想多本自《内经》、《难经》等书,而对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