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马莳条。
【介绍】:见陈文中条。
虚劳(结核病)治疗专书。2卷。明·汪绮石撰。约刊于17世纪。书中提出治疗虚劳有“三本”(即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和“二统”(即分为阳虚与阴虚二种类型的理论)。卷上介绍虚劳的诊断、病原及各种症候的辨析治
病名。指遍身筋骨疼痛不已者。《古方汇精·奇急门》:“鬼箭打,用山栀七个炒,桃头七个,面炒,共扞饼贴患上,次日取下。”亦名箭风痛。详该条。
奇经八脉之一。出《灵枢·寒热病》。其循行路线,据《难经·二十八难》载:“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本脉自足跟外侧的申脉穴起始,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沿股部外侧,经髋、胁,至肩膊外侧,沿颈
①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千日红之别名。②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龙船花之别名。③出《曲洧旧闻》。为紫薇花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出《本草纲目》。百日内婴儿患疟。清·叶天士《幼科要略》谓“疟因暑发居多。”“幼稚之疟,都因脾胃受病,然气怯神弱,初病惊痫、厥逆为多。”临床上婴儿疟疾急性发作无定型。可无寒战症状,或仅见四肢厥逆,
体内先有热邪潜伏,或其他邪气郁而化热,致肠胃热积。临床表现为发病时即见咽干、口臭、腹胀压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干等内热症状。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遵义医学院)。生大黄(后下)、白芍药各15克,栀子、木香、槟榔、延胡索、芒硝(冲)各9克,细辛0.9克。水煎服,每日二剂,三至四次分服。功能通理泻实,理气止痛。治合并型胰腺
经穴别名。出《圣济总录》。即下巨虚,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