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APP>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暑病

暑病

病名。①指邪伏于内,至夏而发的多种热性病。《注解伤寒论》卷二:“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②指感受暑邪随即发生的热性病症。《杂病源流犀烛·暑病源流》:“人受暑邪,当时即发谓之暑病。”暑病古称中暍。后世有中暑伤暑阳暑阴暑之分,并有暑风暑厥暑痫暑瘵疰夏伏暑等病。详各条。

猜你喜欢

  • 年未老经水断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指年未届绝经期而月经断绝。多因素体虚弱,营养不良,或早婚、产多、乳众等,耗伤精血,肾气、天癸虚衰,或忧思劳伤心脾,阴血暗耗,以致脏腑、冲任血亏失养,无血下达。肾虚者,症见面色

  • 瘰疬

    病名。《灵枢·寒热》:“寒热瘰疬,在于颈项者。”又名鼠瘘、鼠疮、老鼠疮、九子疮、鼠疬、走鼠疮、蝼蛄疬、延珠瘭、野瘭、串疮等。小的为瘰,大的为疬。多因肺肾阴虚,肝气久郁,虚火内灼,炼液为痰,或受风火邪毒

  • 三合散

    《证治准绳·女科》卷五方。白术、当归、芍药、川芎、黄芪、茯苓、熟地黄一两,柴胡、人参各一两半。水煎服,日三次。治产后日久虚劳,针灸不效者。

  • 止念

    气功术语。指习炼气功时要排除妄念,使精神内守。《道乡集》:“修道首在止念。”

  • 呃逆

    病证名。见《万病回春》卷三。一作逆、逆。《内经》称哕。金、元多称咳逆。又称吃逆、吃忒。俗称打咯忒。指胃气冲逆而上。呃呃有声的症状。《医碥》卷二:“呃逆,即内经所谓哕,气自下冲上而呃呃作声也。”其声短促

  • 玉米芯

    见《中医方药学》。即玉米轴,详该条。

  • 涩脉

    脉象之一。脉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脉经》:“涩脉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主血少伤精,津液亏损,或气滞血瘀。可见于贫血、心机能不全等病症。

  • 目珠

    见《赤水玄珠》卷三。又名睛、眼珠。即眼球。为眼的主要部分,略似球形,位于眼眶前部中央。其前端为黑睛,黑睛内为黄仁,黄仁正中有圆孔,名瞳神。黑睛边缘紧接白睛。目珠内有神水、睛珠、神膏、视衣等。目珠后端连

  • 姚僧垣

    【生卒】:498~583【介绍】:南北朝北周医家。一作僧坦,字法卫。吴兴武康(今浙江钱塘)人。父菩提受好医药。僧垣自幼通医,二十四岁时传家业,得梁武帝赏识。曾任梁代太医正等医官,《后周书》记其治验病案

  • 十八反

    中药配伍禁忌的一类。两种药物同用,发生剧烈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称相反。据文献记载有十八种药物相反: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苦参、玄参、